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swindle在wiki中文版

On contradictions in the theory of 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關於在人類起緣的全球變暖的理論的矛盾

(1)Record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levels since 1940 show a continuing increase, but during this period, global temperature decreased until 1975, and has increased since then.
( 1 ) 大氣的二氧化碳(CO2)的記錄 從1940 演出起的水準一個繼續的增加,但是在這個時期,全球溫度減少直到1975, 並且從那以後已經增加。

(2)Theories of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due to enhanced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predict that the temperature high in the troposphere should increase at the same rate as it has near the surface, but satellite and weather balloon data as of 2001 did not show this.
(2)全球溫度的理論增加由於提升溫室氣體集中預言在對流層內高的溫度以相同比率增加,它在表面附近有,但是衛星和天氣氣球數據自2001起沒顯示這。

(3)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bon dioxide levels and temperatures demonstrated by Al Gore in An Inconvenient Truth, while true, show that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after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s—calling into question the claim that that the rise in carbon dioxide levels are the cause of the observed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3)在二氧化碳水準和溫度之間的那些相互關係在不方便事實內以艾爾‧戈爾證明,, 真實時, 顯示二氧化碳增加, 的增加temperaturesalling 進問題那升高在二氧化碳水準是被觀察的在溫度內的增加的原因的聲明。

(4)Carbon dioxide levels increase or decrease due to temperature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rather than temperatures following carbon dioxide levels, because the Earth's oceans absorb carbon dioxide when they are cooler, and release it when they are warmer.
(4)二氧化碳水準由於增加的溫度增加或者減少或者減少而不是繼二氧化碳水準之後的溫度, 因為當他們更涼爽時,地球的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並且在他們更熱情時,釋放它。

Due to the large oceanic mass it takes decades or centuries for the reaction to temperature changes to occur, which is why analysis of the Vostok Station and other ice cores shows that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follow changes in global temperature, with a lag of 800 years.
由於大的海洋群眾對溫度變化的回應花幾十年或者世紀發生, 是為什麼Vostok 車站和其他冰核心的分析顯示那在大氣的二氧化碳的水準方面改變跟隨在全球溫度方面的變化, 由於800 年的落後。

(5)Water vapour makes up 95% of all greenhouse gases and is the component of the atmosphere that has the largest impact on the planet's temperature, through cloud 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reflection of incoming solar heat.
(5)水蒸汽構成95%的全部溫室氣體並且是有對行星的溫度的大的影響的空氣的組成部分, 透過進來的太陽熱的雲層和相關反射。

Scientists cannot accurately model the effects of clouds when attempting to simulate future weather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on global warming.
科學家不能準確塑造什麼時候試圖類比未來天氣圖案和他們對的影響全球變暖的雲的影響。

(6)Carbon dioxide is on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atmosphere (0.038%) and humans only contribute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CO2 emissions in a year (less than 1%).
(6)二氧化碳只一空氣(0.038%)的小百分比 並且人只在一年(少於1%)內獻出一個總CO2 散發物的小的部分 .

Volcanos,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e more than all the cars and factories in the world.
火山, 另一方面,在世界上生產超過全部的汽車和工廠。
This means that human CO2 emissions cannot be 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這表明人CO2 散發物不能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7)Solar activity is currently at a high level, and likely to be the cause of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7)太陽能活動目前在高的水準,和可能是當今的全球變暖的原因。

The mechanism involves cosmic rays aiding cloud formation, and the solar wind deflects cosmic rays away from Earth during periods of high solar activity.
機製與幫助雲層的宇宙射線有關,並且太陽風偏斜宇宙射線離開在高的太陽能活動的時期的地球。

Solar activity levels are far more relevant than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greenhouse gases being emitted by humans described in other theories.
太陽活動程度比溫室氣體被在其他理論裡描述的人發出的小的百分比相關。

(8)According to the work of Eigil Friis-Christensen, changes in solar activity match changes in global temperatures much more accurately than do changes in CO2 levels.
(8)根據Eigil弗裡斯-克裡史丹森的工作,比確實在CO2 水準方面改變更準確在在全球溫度方面的太陽能活動比賽變化方面的變化。

(9)The current warming is nothing unusual and was surpassed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9)當今使暖異常的沒有什麼並且被在中世紀溫暖的時期優於。

This was a time of great prosperity in Europe, highlight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s.
這是在歐洲的大的繁榮的時間,強調增加的溫度的有利的效應。

頤和園的介紹

頤和園
座落於北京西郊的頤和園,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規劃佈局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
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漪園,是一七五○年清朝皇帝弘曆(乾隆)建造的,取"頤養太和"之義。頤和園計有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長廊728米,彩畫8000餘幅,是其他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長處,。一八 六○年被英法聯軍燒毀。慈禧太后於一八八八年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改名頤和園。一九○○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嚴重破壞。一九○三年再次修復。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長期居住私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性質。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 這座古典園林素以規模宏偉、嬌麗多姿而享有盛名。園內有亭、台、樓、閣、宮殿、寺觀、佛塔、水榭、游廊、長堤、石橋、石舫等100 多處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苑林區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

昆明湖
約占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裏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現園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狀陳列,有「博物館公園」之稱。


諧趣園
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

頤和園的大門叫東宮門
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

仁壽殿

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央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為德和園、頤和園,古代各種建築形式應有盡有.在頤和園裏,幾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臺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除了木建築以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等。

佛香閣
高41米,建築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宏偉,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物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花了78萬兩銀子,是頤和園裏最大的工程項目。登上佛香閣,周圍數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十七孔橋
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中文名稱:頤和園
英文名稱: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所屬區域:亞洲及大洋洲
所屬國:中國China
遺產類別:文化遺產(I)(II)(III)
所在地:北京市西北方10公里10 km northwest of Beijing
絕對位置:N39 59 51 E116 16 08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1998年入選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 ,頤和園被列入 《世界遺產目錄》
標準(I):北京頤和園是中國園林設計之創造力的傑出表現,它把人們和自然合諧地融合在一起。
標準(II):頤和園象徵的是中國園林設計的哲學與實作,其也扮演了文化上發展的一個重要角色。
標準(III):中國的皇家園林,正如同頤和園,是主要世界文明之一強有力的象徵。

遺產描述: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 first built in 1750, largely destroyed in the war of 1860 and restored on its original foundations in 1886 – i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design.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hills and open water i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features such as pavilions, halls, palaces, temples and bridges to form a harmonious ensemble of outstanding aesthetic value.

頤和園--建於1750年,在1860年的戰爭中被大規模地破壞且在1886年於原地基上修復--是中國風景園林的經典之作。小山丘,開放水域的自然美景與涼亭、廳堂、宮殿、廟宇和橋樑等人工造景的結合,創造了一個具有相當藝術價值的和諧總體。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台灣中部發現史前猛瑪象幼象臼齒化石

更新日期:2007/05/23 23:00
史前猛瑪象(瑪應為犬加馬,音為「罵」),一般人只能從卡通上面看到,不過,就在台灣中部,竟然有猛瑪象的遺骸,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學員王鎮炎,在大甲溪石岡河床採集到猛瑪象幼象的「臼齒化石」,這也是中部地區首次發現猛瑪象遺骸。
猛瑪象,正確發音為「猛罵象」,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王鎮炎指出,社區大學化石老師李天德,民國五十年在南部左鎮菜寮溪,曾發現「台灣古象」的牙齒化石,而「台灣古象」去年經科博館正式命名為「草原猛瑪象」。年代約為一百六十萬到兩百二十萬年前。這次在大甲溪河床採集的猛瑪象「臼齒化石」,經化石老師李天德確認為幼象的上臼齒,而且以臼齒牙冠判斷,可能是還未斷奶的幼象。
這種史前猛瑪象的體型巨大,高度約有四公尺多,分布在歐亞、非洲及北美各大陸。約在一萬年前消失,現存的亞洲象、非洲象,都是由猛瑪象進化而來。
山線社區大學石頭學王鎮炎等學員,目前正在石岡鄉客家文化館展出大甲溪化石近千件,包括劍齒象的牙齒,還有野牛、野豬、四不像等四種草食性動物骨骸化石,展出到六月三十號為止。

偏心分遺產 台灣冠全球

更新日期:2007/05/24 12:09
手臂手心都是肉,但分財產的時候,會偏心嗎?根據一項調查指出,7成1的台灣人會把較多財產留給生前對他們較好的子女,比率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成。
台灣與中國社會的家庭觀都偏愛長子與長孫,因傳統社會認為只有長子與長孫,才能藉由傳宗接代延續整個家族的財富,故偏好把財產留給長子或長孫。
亞太地區平均5成2,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各有7成1和6成7會如此做,分佔冠亞軍。

日本提議全球二零五零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減半


更新日期:2007/05/24 22:50 記者:陳政一

(法新社東京二十四日電) 日本今天提出京都議定書的後續條約提議,呼籲全球二零五零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並希望說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名列前茅的美國和中國加入這項行動。
首相安倍晉三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舉行前公布這項提案,他矢言藉著讓這項提議不具約束力,使所有國家參與遏止全球暖化。
安倍也呼籲日本和其他國家提供直接援助,協助貧窮國家接受環保科技,包括可能具爭議性的核能。
安倍稱全球暖化的證據確鑿。他表示:「我們現在必須行動,否則怎麼向後代子孫交代?」
他在東京舉行的一項亞洲論壇中說:「日本將強力呼籲世界各國就二零五零年前排放減半的長期目標,以及達成這項目標的措施取得共識。」
京都議定書是世界第一個強制性削減排放條約,這項條約的有效期限至二零一二年為止。
美國和澳洲一直拒絕加入這項條約,宣稱這項條約不公平,因為它未強制要求成長迅速的新興經濟體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

日本全球暖化惡化 日提議廢氣量減半

更新日期:2007/05/25 22:10
時序才剛剛進入五月底夏季初,天氣已經熱到讓人快要受不了,而氣候型態的轉變,也說明了,全球暖化的問題正在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在「京都議定書」制訂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屆滿十年之際,日本提出後續條約的提議,呼籲全球各國在2050年之前,把廢氣排放量減半,並希望說服排放量名列前茅的美國和中國加入這項行動。
熱浪來襲、冰山融化,全球暖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暖化的元兇之一,正是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世界第一個強制削減廢氣排放的條約、京都議定書,今年屆滿十年,十年來,二氧化碳廢氣的限制排放效果不彰,全球暖化情況持續惡化,再加上京都議定書的有效期限只到2012年,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舉行前,提出一項後續條約提案,呼籲各國在2050年之前,達成廢氣排放量減半的長期目標。
安倍呼籲日本和其他國家提供直接援助,協助貧窮國家接受環保科技,同時也將致力推動這項提議讓它不具約束力,希望能讓所有國家都參與與遏止全球暖化。尤其重要的,是希望說服廢氣排放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的中國和美國也能加入,以便獲得最明顯的成效。記者林佳蓉報導。